- 首页 >>
-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16-07-15 浏览次数: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实验技术
(1)根据不同实验课的具体内容要求以及培养方案的规定,按照层次性、时序性、系统性的特点,合理有序地衔接实验项目,通过实验方法原理介绍、示范操作、具体实施,过程校正、分析总结等环节,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技术的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分析方法及其实际用途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2)组织相关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实验技术研究,将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不断地应用到实验教学中,满足学生了解科学前沿,培养创新意识的需要。
(3)鼓励学习优秀并对实验技术感兴趣的学生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选题、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操作、总结、撰写(论文)报告等一系列实验过程。中心无偿提供各种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耗材,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
(4)注重将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入实验过程中,并强调实验技术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实验技术操作的规范性、时序性与严谨性。
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农业工程科学研究的方法,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不同类型的实验的教学方法是:
基础性实验:实验前由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统一讲授实验理论及操作步骤与技巧等,学生先预习相关基本实验技术(包括仪器设备使用规范等),再到实验室听取教师实验技术原理讲授,观摩教师示范操作,之后由学生完成实验过程。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或不规范操作,并指导其做好实验结果分析,要求其按时提交实验报告。教师评阅后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生。
综合性实验:实验前教师指导学生选定实验项目,要求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提出实验设计方案,组织论证或教师审定实验方案后,由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并提交实验分析报告。教师评阅后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生。
创新性实验:学生申请到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和学校资助的大学创新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下,学生开展具体的创新性实验工作,中心按照有关规定安排学生的实验时间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指导教师负责实验设计、学生提交实验总结报告或论文审核,学院组织考核与验收。
三、实验教学手段
采用实验教师示范、关键技术操作、电子教案、多媒体网络课件、视频录像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等,对实验课程理论的进行统一讲授,实验课件的演示,创新性实验的论证,实验总结讨论和学术报告等,引导、启发和要求学生在实验前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验报告中去探讨问题,在实验总结中讨论交流问题。建立了网络教学系统,用于实验预习、实验讲授、实验技术交流、网上选课和教学效果反馈等,使网上教学资源共享。
四、实验考核方式
严格考核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锻炼其独立工作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教学实验效果。实验课程注重学生的实验(实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建立了平时成绩、期末考试(考核)成绩或设计性实验成绩相结合的实验成绩考核方法。平时成绩由多元要素组成,包括实验报告、课堂考查、阶段考核、原始记录和综合素质,以及校外企业人士评价等方面。实验报告强调规范性、以及对实验结果的体会。
在实验考核改革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实验成绩着重考核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实验数据的分析及处理能力,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2)根据实验教学的性质不同,考核侧重点也不同,对创新性的环节,注重过程的考核,对其他环节,则注重结果的考核;(3)根据实验的开课形式:理论课所属实验课、独立开设实验课程,采取两种相应的考核方式。属于理论课的实验,实验成绩按比例作为理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独立设课的综合设计型和创新研究型实验独立考核、单独计分。